![]() |
![]() |
|
![]() |
很難被愛的女人 |
「我是英國女王,我是我自己。」電影《伊莉莎白:輝煌年代》的最後一句話,不可一世的未婚女王,大致是這麼說的。這部電影的感情戲,我看不太懂。到底她有沒有喜歡過自己最寵愛的侍女?到底她欣賞的那一位當過海盜的英偉男子,有沒有喜歡跋扈的女王?
她雖然英勇能幹,不過從電影中看來,單身一輩子真有原因,因為,她是個很難被愛的女人。
很難被愛和走入婚姻的女人,有下面幾種特質:最嚴重的,就是愛面子─出身高貴的她很愛面子。愛面子的人很難把身段放下來談感情。
其次,是喜歡掌控一切─她就是喜歡下命令,不准別人違抗,世界必須在她的牢牢掌握中。這是王者性格,卻在人際關係中人見人畏。
主宰不了別人愛情
她喜歡的男人是航海狂,一心嚮往新大陸,她故意封他爵士不許他出海。其實想留他在身邊,男人卻不領情。
第三,她不肯屈就。聰明又有權力者很難不多疑:她心知肚明,有人對她好,因為她是女王;有人向她求婚,是因為人家垂涎她廣大的國土,都不是為了愛情。可是她偏偏還有一份真性情。
當她最愛的侍女懷了她最欣賞的男人的孩子時,她像一頭發瘋的母獅,叨叨念著:你們沒有得到我的允許,怎麼可以這樣?她下命令把他們都抓起來。
還好,不多久她就發現,自己可以主宰很多東西,但主宰不了別人的愛情。還是成全了人家。
人們在其中看到的不是英勇堅決的英國女王,而是一個拿著權杖卻身不由己的可憐女人。
她擁有了天下,打敗了強敵,功業彪炳,卻那麼的孤單。不可一世的活了70歲,卻沒有愛情。
主宰了一切,卻擁有最寂寞的身影。
一個人,
不管是男人或女人,
擁有再多的東西,卻找不到一個真愛你的人,到底是悲哀的。
雖然地位、錢財與愛情,
一樣會歸為塵土,
但只有愛情帶來的幸福會溫暖一個人的靈魂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最痛苦的感覺是贖罪 |
不少人認為,最痛苦的感覺是被人背叛。被人背叛當然痛苦,但至少你可以知道,什麼樣的人不能交,人生學得寶貴一課。
被背叛勉強有些好處,至少你可以安慰自己:一,你是來還上輩子的債。二,下輩子他會欠你債。前者,今生你是有情有義的債務人,所以你還了,從此無債一身輕。後者,來生你變成債權人,下輩子該他還了,你只需等著看。欠別人的人,如果有點良知,都是痛苦的。至少某夜午夜夢迴,心會有點虛。
有些感覺比被背叛痛苦,比如因自己犯下的錯,需要贖罪。得到金球獎最佳影片的《贖罪》,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:一個13歲生長在富裕環境中的文藝少女,對於愛情與性懵懂無知,個性又嫉惡如仇,闖下了一個大禍─她誤以為姊姊的情人強暴了表姊,挺身作證,在陰錯陽差下,意外幫了表姊的情人脫罪,卻逼使她最親愛的姊姊與情人從此分開。
無法彌補一生內疚
姊姊的愛人被迫從軍,姊姊也因而當護士報國。戰火連綿,兩人沒有機緣再相見。她漸漸長大後,為了贖罪,也犧牲了求學的機會,總希望能夠在那些返國的將士中,看到姊姊情人的身影。她一直受到良心的折磨,因為她沒有機會贖罪。
姊姊的情人和姊姊都在大戰中身亡。她只能將這個悲劇寫成一個完美的結局,以彌補自己的罪過。
犯了錯,阻斷了別人的幸福,一輩子不能夠彌補,只好用一生的內疚贖永遠不能贖的罪。
有許多事情,在年輕時或理直氣壯時看似理所當然,都覺得自己是對的─自以為正直好人,卻做下傷害無辜的壞事,等到自己成熟了些,才知懊惱,才知昨是今非。
贖罪比被背叛痛苦得多。幸福被破壞了,或許還可找到更圓滿的一段,但破壞了自己所愛的人的幸福,又不能夠彌補,隨著時光走遠,遺憾終將越來越深沉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xspc7777777/1383943043-1547252061.gif)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叛逆女會變成最保守 |
小娟抱怨,她母親管她很嚴。她是個高中生。一個晚上,母親在外工作,有個同班男生來找她,她心想母親應該不在家,沒關係,就留那個男生下來一起寫功課
把女兒當修女管
母親忽然提早回來了,發現家裡有個陌生的小男生,異常震怒。她不但不由分說的趕走了她的同班同學,還不聽她的解釋,氣呼呼的問她:「妳有沒有跟人家怎麼樣?」
她說沒有。母親不信,竟然撂下狠話說:「真的沒怎樣?我帶妳到婦產科去驗驗看!」小娟沒有爸爸。她知道,媽媽18歲就未婚生子生下她。有人告訴她,她爸爸是個有婦之夫,所以沒有辦法給她們一個家。
她說:「唉,我媽真怪,她自己以前是一個叛逆少女,也不聽外公外婆的話,卻把我當修女一樣管?人真是自相矛盾啊。」是的,人總是前後矛盾的。小娟的母親,正因為自己嘗到苦果,所以不想讓女兒也一樣,她的出發點,確實是為女兒好。
她只是沒想到,如果當初自己的爸媽用這種不留情面的方式對待年輕的自己,反抗會有多強烈,效果會有多差,反效果會有多巨大。
很多父母,都是前後矛盾的,只因嘗到苦果。我有一些同學,身為父母後特別要求孩子成績優秀,什麼補習都要孩子去填鴨,但他們以前逃學又不聽話、功課。問他們為什麼要那麼強迫孩子,他們總說:「就是因為我以前不愛讀書,嘗到了苦頭,所以不想要讓他們步我的後塵。」
歲月磨掉同理心
年紀不一樣了,立場不同了,所以同理心沒了,最叛逆的變成最保守、最衛道的。聽聞美國當時的嬉皮,後來也都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,年輕時放蕩不羈,到了中年卻成為保守主義的人很多。叛逆只是過程,人總會慢慢的隨著時光失去他尖銳的刺。倚老賣老,變成了老生常談的傳播者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xspc7777777/1383944191-1669888040.gif)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太幸福也是一種悲哀 |
在對岸進行新書宣傳時,我遇到了某大網站請來的一位教授。一開口就說:「妳書裡的愛情寫了一夜情、婚外情及同性戀,妳所定義的愛情太浮濫了,這樣不會誤導讀者嗎?」
第一句話,我就知道她不是來採訪我談新書,而是來和我打辯論賽的。我很有耐心的對她說,這世界上的感情像萬花筒,我寫的只是對這世界上可能發生的愛情事件,提出我的看法,我並沒有「鼓勵」人家一夜情、婚外情。她認為我應該嚴正批駁婚外情,以免誤導讀者。「人一旦愛了,一旦結婚了,就應該一生一世矢志不渝。」她說。
無法體諒別人不幸
哇,我個人很佩服她如此堅決。不過,她顯然不知民間疾苦。「如果不愛了呢?人在年輕時,有些決定是錯的。很可能他很愛一個人,後來卻發現無法相處。不愛了,怎麼辦?」
她還是堅持:「不可能不愛了,那是因為沒有努力經營愛情。如果可能不愛,那再換一個人,他也還是可能不愛啊。如果因為不愛就換人來愛,那世界就大亂了。」
我說,妳一定不曾體會不愛的痛苦,對吧。「那麼,如果一個女孩愛上一個人,後來才發現他是個暴力狂或賭鬼,也要愛下去囉?」
她竟說:「那是因為她不懂愛情,才會愛上這種人。這種人本來就不該愛。」她的字典裡只有應該和不應該,也沒什麼邏輯。果然,她說她這半輩子只愛過一個人,就是她先生,至今覺得很幸福。
我只提醒她,不能因為妳很幸福,就忽視別人的不幸。不是每個人都跟妳一樣,第一次談戀愛,就碰上適合自己的好人。我看過不少人,只因自己的生活單純美滿,就對別人的「不得不」失去同理心,只用該與不該來審定,自以為是最正義凜然的愛情仲裁者。失去了願意客觀看世界的眼睛,太幸福也是一種悲哀。